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
TOP

邹韬奋
[ 录入者:诚艺信 | 时间:2007-11-05 09:58:21 | 作者: | 来源: | 浏览:487次 ]
 
    邹韬奋(1895.11.5~1944.7.24)

  中国卓越的政论家、出版家,著名的新闻记者。原名恩润,曾用名李晋卿。原名思润,祖籍江西余江。出生在福建永安。先后就读于福州工业大学、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、南洋公学中院、南洋公学上院机电工程科、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。

  1922年,进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股主任,主编《教育与职业》月刊,编辑《职业教育》丛书。1926年10月,主编《生活》周刊,从此正式从事新闻工作。着手改变以往编辑方针,以讨论社会问题为主。“九一八”事变后将抗日救亡宣传作为主题,使该刊逐渐成为新闻评述性周报。曾以《生活》周刊名义,为东北义勇军和十九路军募捐。周刊“时时立在时代的前线”,发行量骤增至15.5万份。

  1933年1月,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,当选为执行委员,被国民党政府列入暗杀名单。后《生活》周刊被迫停刊。同年7月,创办生活书店,任总经理。8月,离开上海,前往意大利、瑞士、法国、英国、比利时、荷兰、德国、苏联和美国考察,得出“中国无出路则已,如有出路,必将走上社会主义的这条道路”的结论。旅欧两年间著有《萍踪寄语》4集和《萍踪忆语》。

  1935年8月回国后,创办《大众生活》周刊,鲜明地提出“团结抗日,民主自由”的主张,全力支持“一二九”学生爱国运动。翌年2月,该刊又遭国民党政府封闭。被迫出走香港,创办《生活日报》和《生活日报星期增刊》,旨在“努力促进民族解放,积极推广大众文化”。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会执行委员。从这时开始与中国共产党取得直接联系,诚恳地听取中共的主张。该刊因国民党政府的阻挠破坏,仅存在55天。

  1936年7月,与沈钧儒等人联名发表《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》,毛泽东对此给予高度评价。1936年11月22日深夜,与沈钧儒、李公朴、沙千里、史良、章乃器、王造时7人因参加和领导“救国会”被国民党政府逮捕。在长达243天的囚禁中,在法庭上,每次审讯时都坚决果敢地据理争辩,变被告为原告;在牢房里,挥笔写成《经历》、《展望》、《萍踪忆语》、《读者偶择》四本书,共30余万字。

  1937年7月31日,国民党政府慑于国内人民的舆论,被迫释放“七君子”。出狱后即在上海创办《抗战》三日刊。上海沦陷后绕道香港、广西至武汉,继续主编《抗战》。武汉沦陷后移往重庆,与柳?主编《全民抗战》。多次向中共提出入党要求。

  1938年7月,任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。“皖南事变”后,再次被迫出走香港,恢复出版了《大众生活》,任主编。

  1942年1月,秘密转赴广东东江游击区,随东江游击纵队行动。由于国民党密令缉捕,敌特多方搜索,经东江纵队护送,到广东梅县乡下隐居,化名李尚清。同年12月,辗转到达苏北解放区。年底,耳疾剧疼,仍坚持为几千苏北群众发表热情洋溢的讲演,为解放区报纸写文章。

  1943年回上海治疗,确诊为癌症。

  1944年春,在病榻上撰写《患难余生记》。后因病情恶化,仅写5万余字。同年7月24日晨7时20分,于上海逝世,终年50岁。临终前,口授遗嘱,再次表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。9月28日,中共中央电唁其家属,并追认其为中国共产党员。毛泽东、周恩来为其题词。
    其子邹家华曾经担任国务院副总理。

邹韬奋散文作品:

       《韬奋漫笔》
       《萍踪寄语》
       《萍踪忆语》
       《坦白集》
       《漫笔》
       《再厉集》
       《抗战以来》
       《患难余生记》
       《对反民主的抗争》
       《爱与人生》
       《办私室》
       《丢脸》
       《干》
       《个人自由与国家自由》
       《集中的精力》
       《坚毅之酬报》
       《久仰得很》
       《敏捷准确》
       《肉麻的模仿》
       《什么是真平等》
       《随遇而安》
       《痛念亡友雨轩》
       《外国人的办事精神》
       《有效率的乐观主义》
       《闲暇的伟力》
       《风雨香港》
       《深挚的友谊》
       《萧伯纳的夫人》
       《忘名》

    他创办了著名的三联书店。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中国韬奋出版奖是目前我国出版界最高的奖项。
 
 

[上一篇]“现代奥林匹克之父”顾拜旦 [下一篇]励志大师卡耐基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